大庆师范学院团委深入贯彻落实团黑龙江省委关于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要求,立足学校育人特色与青年成长需求,春季学期伊始,提早谋划、精心部署,经过多轮研讨打磨,擘画实践蓝图、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召开专项会议,与学院联动,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广泛动员。最终组建起953支社会实践团队,自6月25日起,实践团队的师生们已分批启程,奔赴祖国大江南北。他们将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慧眼捕捉时代精神,以真心倾听群众心声,以感悟回应时代召唤,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认同。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码动青春”社会实践团
为引导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一线厚植家国情怀、探索数字赋能县乡发展的新路径,让青年在实践中领悟科技服务基层的价值内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逻辑与青年担当的时代意义。7月,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组织开展“智启青春 ‘乡’ 约同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聆听会战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
在创业城街道创业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走访老会战群体,聆听大庆油田开发时期的奋斗故事。从“人拉肩扛”“破冰取水”等鲜活事例中感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深刻内涵。这些饱含汗水与信念的珍贵口述,成为实践团宣讲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最生动、最有力的核心素材。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老会战们的奋斗故事讲得更生动,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炽热的光芒,激励更多人在奋斗路上勇毅前行。




二、科技助老同行 传递服务温情
在让胡路区科技社区,实践团成员化身“数字守护者”,耐心指导老人们如何使用手机缴纳水电费、燃气费,详细讲解医保相关使用操作,科普网络骗局与防诈技巧,用实际行动践行“全民共享数字生活”的愿景,为建设美好社区、助力乡村振兴写下生动的青春注脚。




三、数字赋能县城 智创产教未来
在明水县数字经济孵化器,实践团成员参观AI数字人实景直播厅、遇见明水政策直播间、印象明水品牌直播间、农产品展示区等场所,详细了解AI技术在商务、政务等平台的应用。数字经济为县城产业发展注入的新动能,让同学们印象深刻,也为专业知识服务县域经济找到了鲜活样本,学生们将对接行业需求、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成为数字赋能县域的主力军,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产教融合的精彩篇章,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四、追寻红色印记 砥砺奋斗初心
实践团走进明水镇勤俭村红色研学基地进行研学,基地内的红色精神文化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以及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年代的坚定信念与责任担当,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贡献青春力量的历史使命和奋斗方向。




五、宣讲精神薪火 践行青春担当
在明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团成员代表为返家乡大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富有感染力与号召力的宣讲。围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进行阐述,用鲜活事例生动诠释精神背后的坚守与奉献。同时,呼吁大家践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立足岗位发光发热,为家乡建设注入青春活力。随后,实践团成员参观主题展区,深化了对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作用的认识,深刻感悟到精神力量在新时代家乡发展与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六、品味乡土底蕴 感知振兴活力
在双兴镇文旅小镇,实践团先后参观露天营地和村史馆。露天营地兼具生态景观与休闲功能,展现乡村文旅的多元形态;村史馆以实物与史料系统呈现村庄发展脉络,彰显乡土文化底蕴。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乡村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也真切感悟到乡村的发展变迁与振兴动力。






七、深化校地联动 共筑发展新局

实践团与共青团明水县委员会、大庆市让胡路区创业城八社区党支部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校地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定期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开展交流活动,为实践团提供实践平台,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见证了县城科技发展的活力,感受到了乡村文明建设的底蕴,弘扬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实践团成员将把实践所得转化为学习动力,用专业所长助力乡村振兴,让青春在服务基层中绽放光彩。未来,学院将持续拓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为乡村振兴汇聚强大合力,倾力绘就新时代青年勇担重任的精彩篇章。
(责编:吕金凤 陈璐瑶,审核:王贺民,编辑:白淑睿)